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响起,七十年后,一部电视剧让那段沉默的历史重获声音。
于和伟站在轮船甲板上,望向渐行渐远的大陆海岸线。他饰演的吴石将军嘴里低吟:“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一幕在《沉默的荣耀》开篇击中了许多观众。
这部由于和伟、吴越领衔主演的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近日登陆央视,瞬间掀起收视风暴。首播收视率直接破2,网友热议刷屏社交媒体。
该剧将镜头对准1949-1950年台湾隐蔽战线的真实故事,首次把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烈士”的事迹搬上荧屏。
《沉默的荣耀》开篇节奏快得让人窒息。
展开剩余87%两集剧情,已经把318起义情报、主角转移台湾、危机化解拍得清清楚楚。
吴石将军抵达台湾后,目睹同志被大肆捕杀。于和伟用一双眼睛演活了复杂情绪——内心悲伤却要佯装淡定。
吴越饰演的交通员朱枫主动请命赴台。“我熟悉当地情况,让我去!”这句台词成为全剧最震撼的内核需求。
真实历史中的吴石将军,作为国民党中将,却在地下为共产党传递情报。他的秘密身份直到1973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石做梦都想不到,最危险的敌人,一直在自己身边。”
这个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无比信任的中间人蔡孝乾。
《沉默的荣耀》中,喻恩泰饰演的蔡孝乾是一个叛变的地下党高层角色。他的贪婪畏死给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吴石一直通过蔡孝乾传递情报,却从未见过其上级的直接指令。这种信任最终酿成悲剧。
历史真相更令人心痛。蔡孝乾掌握着台湾地下党1300余名党员的名单,他的叛变导致国民党展开“全岛大搜捕”,1800余人被捕,1100人被处决。
吴石将军在台湾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丹心”。
即便被捕,他依然保持革命者的气节。临刑前,他留下两首绝命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大悲。”
朱枫的牺牲同样壮烈。在《沉默的荣耀》中,朱枫与吴石被绑在刑柱上,七声枪响后,吴越低垂的睫毛上还凝着血珠,嘴角却挂着释然的笑。
就义那天是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时年57岁。一代英魂就此陨落。
吴石将军的一生,更是“廉石精神”的生动注脚。
青年时期,他便以“唯用廉洁作为压舱石,人生之舟才能行稳致远”自勉。他的书房堆满兵书典籍,却无半分浮华之物。
虽身居国民党中将高位,手握军机要务,他却从未以权谋私,始终两袖清风。
抗战期间,他全家蜗居简陋旅社,薪俸多用于接济贫困学生。1948年福州洪灾,他倾囊捐出2000银元救灾,并发动同僚募捐,拯救十万灾民于水火。
就义前,他仍叮嘱子女:“谨守吾家清廉俭朴家风”。遗书中“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的自述,更显风骨卓然。
《沉默的荣耀》的制作水准堪称电影级别。
魏晨饰演的聂曦,一身军官服帅气十足。他作为吴石的副官,凭借出色的外勤能力,成为吴石的左膀右臂。
码头告别、狱中坚守、刑场就义,每个场景都拍得极具感染力。特别是西马场町就义的那场戏,画面极具冲击力,又保持了历史真实感。
导演对悬疑氛围的营造相当出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危机四伏的谍战世界。剧集的画面质感、场景还原度以及细节处理都非常到位。
《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让观众再次关注那段沉痛历史。
吴石将军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因为它并非虚构。他是《潜伏》中余则成的重要原型之一。
从国民党高官到中共地下党“级别最高的潜伏者”,吴石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他对国民党集团失望至极,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随后倾向共产党。1948年4月,吴石与中共上海局发生联系,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赴台前夕,他冒死传递500箱军事机密,为解放台湾的战略布局提供关键情报。这些情报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有网友刷完首播后留言:“看《潜伏》爽到拍大腿,看《风筝》哭到找纸巾!”《沉默的荣耀》则让人同时体验了两种感受——既为剧情紧张到手心冒汗,又为英雄牺牲泪流满面。
吴石将军牺牲七十五年后,他和战友们的故事通过荧屏重新活在人们心中。那段曾经沉默的历史,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读者热评:
“于和伟的吴石看一眼就忘不了,那种隐忍和决绝绝了”
“历史课上学不到的故事,电视剧却拍出来了,心情复杂”
“魏晨的军装造型太帅了,演技也在线”
“看到吴石告别妻儿那段,直接破防了”
“比《潜伏》更痛,因为知道这些都是真的”
看完《沉默的荣耀》,不禁想问:在已知历史结局的今天,我们能否真正体会那些走向黑暗的英雄们,在最后一刻心中的光芒?
发布于:北京市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