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林县白圩镇朝文庄的山水牛养殖基地,牛住在山脚下花园式的“别墅”里,吃的是中草药、酒糟、玉米秆等美食,每天听着音乐做运动,还享受着专人服务洗澡、按摩,如此养殖,只为肉质更加鲜美。
从牛的饲养、防疫、屠宰、运输到销售,在这一过程中竟获得了93项专利。打造这一养殖基地的“牛倌”正是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林县扶贫产业协会党委书记杨远澄,他研究生毕业后带着梦想回到农村创业,用他的“养牛经”带领上林县村民脱贫致富。
怀揣梦想创业当“牛倌”
杨远澄的根在农村,他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先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大石山区的孩子,从小放牛,小时候家里很穷,我想为辛苦养牛的父老乡亲们探索一条养牛致富路。”杨远澄说,他在读大学时就规划了未来。
在广西大学读研究生时,杨远澄学习了创新创业理念,掌握了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政策,深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和新农业发展的趋势,立志要为中国农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杨远澄与同学成立了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公司。在追求品牌牛肉的道路上,他们从尝试、失败,到再尝试、再失败,之所以有现在的规模,是经历了6年磨砺换来的。
产研结合打造养殖标准
经过不断的尝试摸索,如今山水牛形成了成熟的标准养殖体系,独家研制生产的具有壮乡药膳特色的构树核心料,结合上林长寿之乡特有的山水环境,确保养殖出来的山水牛牛肉品质可与世界顶级品牌牛肉相媲美,“香嫩山水牛,舌尖上的头等舱”已广为人知。
牛食用的是从贵州选购来的酒糟,还配有中草药、玉米秆、甘蔗尾等。这里的牛每天要做的是听音乐、做运动,休息的地方是生态牛床,还有专人定期给它们洗澡、按摩……以如此特别的养殖方式养出来的牛,其肉富含钙、镁、铁、锌等,肉质香嫩可口。
该公司分别与广西大学、南宁学院合作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联合办学,组成HCNR体系专家团队共同研发了“安格斯+西门塔尔杂交”改良技术、特制长寿之乡的谷物发酵精料、生态养殖专利技术、快乐屠宰等93项专利。
立宏志打造中国品牌
“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勇担历史使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杨远澄在将山水牛的品牌打响后立志要做的一件事。
2017年8月,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公司被评定为粤桂两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孵化实训基地,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牛犊、管理技术、保价收购,金融部门发放贴息贷款,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该公司在上林县签约了87个合作社,活牛存栏13500多头,带动3658户贫困户脱贫,培养创富带头人37人,累计培训农民3500多人次。
为了脱贫不返贫,解决扶贫产业产销难,该公司正推行“党旗领航、消费扶贫、认养扶志”帮扶计划,通过引入消费致富带头人参与解决精准扶贫产业农产品的销售难题;通过“认养扶志”号召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认养一头广西山水牛,认知一张广西新名片”。
上林县出台一系列扶持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奖补政策。就在前不久,杨远澄申请到1000万元融资贷款。今后,杨远澄将带领该公司及合作社养殖户在“特色养殖+特色旅游”“特色食品+特色体验”“线下体验+线上新零售”等方面继续前行,在帮助贫困户养牛脱贫致富的同时,还要打造中国的牛肉品牌。